嘿,哥们儿,这书简直是男频界的宝藏!剧情紧凑得让人喘不过气,每一章都像是精心布局的棋局,步步惊心又引人入胜。主角从默默无闻到独步天下,那成长之路,看得我是热血沸腾,直呼过瘾!角色设定新颖独特,每个配角都鲜活立体,仿佛就站在你我身边。讲真,这本书不看真的会后悔,错过一个亿的感觉你懂吗?赶紧的,加书架,咱们一起畅游这精彩绝伦的玄幻世界!
《姬唐》 作者:乔木兮有思
楔子
清晨闻鸡舞,金阳日下头。
红云西边起,归宿狗嫌馊。
忙忙乎茫茫,生计何以愁?
惊醒时四顾,不知有何求?
生活总是让人无奈,整日忙忙碌碌,从来不敢停歇。
要问到底为了什么?也许就是那碎银三两。
碎银能解万千惆怅,无银纵是英豪也枉然!
小时候老师问大家的梦想是什么?有人说救死扶伤的医者;有的说保家卫国的军人;更有的说做一个有钱的大富豪!
这时必定引来大家的满堂哄笑,和师者的摇头苦笑。
师者目光只是略显复杂的看着,不做任何评论,随即就开始询问下一个顽童,鼓励大家要有远大的理想。
那时候不懂师者的苦涩,随着年龄的增长,越来越沉默的面容,繁忙的工作,生活的繁琐,亲人的期待,我们就好像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深不见底的深渊。
笑容在不断地消失,快乐也在不断的远去。
我们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了什么?随着阅历的增加,越来越迷茫,为了不显突兀,只能选择和光同尘。
有时候就想着,一个人远离尘世,去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安静的生活,交几个志趣相投的好友,去寻幽探胜,聊古而论今。
闲来种几亩地,养几只鸡鸭,再养上一只小狗,不理世间烦扰,不问情感纠葛,这....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。
但,这只能是晚睡前的畅想,睡梦中的乌托邦,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今天,就注定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,停下就意味着被超越。
只能咬着牙,拖着这疲惫的身躯和千疮百孔的心肝,日夜前行。
收拾行囊,请了一个以前不敢想的长假,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
从来不任性的人,任性起来简直不可理喻。
就像是地幔压迫久了的岩浆,一旦爆发,非人力所能抗矣!
没有目的,没有目标,汽车,火车,飞机,轮船,走到哪里就是哪里。
森林,大海,高山,草原.......都留下了他的脚步,熟悉的,不熟悉的;知道的,不知道的;听过的,没听过的。
各种人文景观,民俗乡情,深山古林,异域风情,古老传说,使得那浮躁的心渐渐安静下来。
但是他还是没有停下脚步,工作没了他淡然一笑,删掉一切与工作有关的东西,亲友询问,都是一句:一切安好。
他越来越安静,也越来越淡然,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放在心上。
淡然不是冷漠和拒绝,和顽童戏闹,和美人搭讪,和老人畅谈人生,与山间美景为伴...............
他似乎回归到了自然,没有了条条框框,尊从本心的选择。
直到有一天,他偶遇到了那亿万分之一的巧合之后,开始了另一段未知的人生...................
第一章古怪少年
大唐武德五年,秋,京畿道,好畤县姜家坳的一片竹林中。
“刑天与帝争神,帝断其首,葬之常羊之山。乃以乳为目,以肌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”
亩许大小的竹林中传来一阵清脆的读书声,听其声音,应该是一个孩童。
但是那抑扬顿挫的断句,却使人感到十分舒服。
再加上有些玩世不恭的语气,就更加使人好奇了。
“嘿!这古人还真是想象力丰富啊!头都被砍断了,还能以双乳为眼睛,以肚脐眼为口,拿着斧头与人拼命!
啧!啧!啧!谁再说古人都是刻板无趣的,我跟谁急!这么丰富的想象力,还真是可惜了,要是放在后世…………...”
走进竹林,一个身穿普通布衫,青秀的脸上挂着几分狡黠的少年,躺在一件怪异的椅子上,椅子底部为两个圆弧形的弯曲木片,一摇一晃地托着一个年龄大约十一二岁的少年。
此时,姬松双手举着一本,由不知名的乌黑树皮包裹着的书籍,在认真的品读,时不时地还口中发出啧啧声音。
不过在说到最后,那本来纯真的眼睛里浮现出一股,本不应该出现在他身上的沧桑。
“沧海变桑田,十一年了,当初怎么就来到大唐了呢?并且还是唐朝初,武德五年啊!
现在除了河东,关中,蜀中和部分中原地区还算安定,其他地方还是一片乱世景象。”
姬松满面愁容,将手中的书合起来,放在一旁的竹桌上,这时本来被其小手挡住的书名,这才显露出来。
只见三个小篆跃然其上:《山海经》。
“可是那远处的梁山山脉是什么鬼?
还有,我现在的位置怎么看都像是以前老家的位置?”
姬松拍了拍有些头疼的脑仁,实在是想不通自己是怎么跨越一千多年来到这里的。
虽然这类穿越的小说看过不少,但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,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。
“害!还真是叶公好龙啊!”
自己心中臆想也许只是对现状的不满,和对心中向往的寄托罢了。
这里没有手机,没有电脑,娱乐项目几乎为零时代里,姬松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这十一年的。
睁开眼就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,每天除了吃就是睡。
当时父亲姬武做为这小小家族的家主,由于多年来主家的没落,早已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。
要不是父亲时常救济族人,使得其在族里还有些威望,说不得这个小家族早就维持不下去了。
但也因此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家里,更加艰难,也就堪堪温饱。
鬼知道当他发现,自己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家乡时,那懵逼的表情。
被父母看到后,还以为生了个傻子,为此紧张了好些日子。
那时候大唐还没有建立,他所处的好畤县正处于大隋的统治之下。
不过,当时的小朝廷已是风雨飘摇。
当李渊举旗造反之后,李渊之女李秀宁,带领着她的娘子军在关中大地上来回纵横,到处都是兵慌马乱的景象。
幸运的是,娘子军纪律严明,不曾袭扰普通百姓。
再加上父亲武艺不错,集合一百多本家子弟,一般蟊贼还真不虚。
要不然,姬松也长不到这么大了。待李秀宁迎李渊入住关中之后,整个关中也迅速安定下来,父亲姬武因武艺出众,被吸纳进十六卫中的左骁卫服役。
之后的时间里,姬松就与父亲聚少离多,时常一年半载才能见一面,家里只剩下他和母亲吴氏相依为命。
整整十一年时间,要不是偶尔想起以前的事情,他都当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唐朝人了。
为和其他孩童一样,姬松不得不将自己的一切深藏,从不做有违自己年龄的事情,就是害怕有人将自己当做另类。
姬松心里满是前世的父母,刚开始时,实在不能接受两个陌生人成为自己新的父母。
但是,血脉的传承不可能做假,哪怕这具身体里住着一个后世的灵魂。
母亲那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是做不得假的,直到有次她为了姬松能活下去,愿意牺牲自己的时候,姬松泪流满面地喊了一声从来没叫过的‘娘’,那年姬松五岁,这也是他第一次开口说话。
而就在那年,姬松的父亲姬武回来了,他现在是大唐左骁卫府的一名队正(大唐府兵制,五人一伍,两伍一火,五火为一队),也就是说姬松的父亲姬武乃是可以统帅五十大唐府兵的队正,这对普通人来说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。
并且杀敌有功授勋御侮副尉,这可是从八品下的武勋啊,一个没有关系,没有后台的普通人,能做到这个位置,可见姬武的勇武。
姬武的及时赶回,救回了他们母子,看着叫自己爹的儿子,姬武欣喜若狂。
别人家的孩子一岁多就已经开始牙牙学语,但他的儿子却是在去年自己离开时,还不会说话,那时姬松已三岁有余。
姬武作为大唐的基层武官,家境还算不错,再加上其杀敌勇猛,战场的缴获也不少,在这好畤县治下的姜家坳也算的上中上人家。
除了永业田之外,还有口分田,加在一起整整一百亩(唐朝一亩是现在的0.81亩),为了儿子的病,看过不少郎中,但都是束手无策。
好一点的是,除了暂时不会说话外,其他的都很正常,甚至比别的孩子聪慧不少,不管学什么,一教就会。
最后他只能归结为这孩子晚熟,或许再年长些就好了。
姬武这次回来不但救下了他的母子,儿子的病也好了,这如何不让姬武兴奋到癫狂。
于是,姬武大手一挥,摆宴!
放下心结的姬松,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和宠溺,加上他故意显露出不同于其他孩童的聪慧,更让父母欣喜异常。
但是好景不长,就在姬松五岁的时候,他的苦日子来了。
姬松实在是想不通,在大唐这个识字普及率不及千分之一的古代,自己的母亲竟然识字,并且家里还有三卷可以传家的书籍。
其中,更是有着一卷,连母亲都不能看的书籍。
这卷书没有名字,是在一张很大的锦帛上书写的,只不过这卷书籍只能在姬松完成蒙学之后,才能交给他。
于是,姬松的孩童生涯里加上了一样东西——读书。
自从母亲姬吴氏在姬松惊骇的眼神下拿出那本《孟子》的时候,姬松就知道自己的孩童生涯就要结束了。
姬松的聪慧在开始读书后彻底显露出来,这让姬氏族人惊喜不已,大呼我姬氏要出一位麒麟子了。
也许是两世灵魂融合的结果,导致姬松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大增,读书识字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。
要是在后世必定是一位学霸级的人物。虽谈不上过目不忘,但也最多几遍就能倒背如流。
唯一让姬松苦恼的是,母亲只是识得不少字,对于很多学问她也是一知半解。
无法之下,姬松只能将不理解的地方和不认识的字记下,等以后有机会了再向别人请教。
如果说,读书他还能勉强接受的话,那另一件事就让他苦恼了。
毕竟在这个时代,读书人的地位还是蛮高的。
但是,看着父亲怪笑着说,要教自己打熬身体的时候,姬松觉得自己今后生活绝对是暗无天日的。
这时候的父母对于不听话的孩子,没有什么好说的,就是一个字:打。
正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,玉不琢不成器。
姬松在稍微反抗后,就从心地选择了听从父亲的话,好好练武,将来出将入相,做一个大唐的五好儿童。
姬松摸了摸还隐隐作痛的屁股,如是想道!
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,就在刚刚享受父母关爱不到三年的时间后,一位昔日父亲的属下,带着一个漆黑的陶罐和三十贯铜钱,来到姬松家里。
说了句嫂子节哀,就再也说不下去,掩面而逃!
那年姬松八岁。
最后姬松才知道在与敌军大战中,父亲力竭而逝,而那漆黑陶罐就是父亲的骨灰,那铜钱是战后的抚恤。
同时还有一道兵部的行文,大意是说:因御侮副尉姬武作战勇猛,身先士卒,赏赐其二十亩永业田,免租庸调,待其子成年为止。
姬松强忍着极度的悲戚,陪伴着伤心过度的母亲。
现在,他已经失去了父亲,母亲就再也不能出事了。
要不然,姬松真的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疯掉。
不过,他还是小瞧关中女子的坚强,一晚过后,母亲面无表情地处理着父亲的身后事,那些原来父亲的属下和族人,也自发的来帮助母亲,这些人里大部分都受过父亲的恩惠,所以很多事情都不需要他们母子操心。
母亲没有拒绝,只是将父亲的抚恤拿出一半,救济那些已是伤残的府兵。
这时姬松才知道,那些跟随父亲的府兵族人,只有二十六人返回,而其他人则永远留在了遥远的北地,就这,其中一半人已经残废,再也上不了战场了!
第二章农家小院
姬松回转心神,望着远处由三座山峰组成的梁山,怔怔出神,这样的低矮山峰,对于拥有秦岭山脉的关中来说,是微不足道的。
但就是这样一座毫无起眼的小山,在不久的将来却成为了华夏唯一一位女皇的陵寝之地。
要只是如此的话,还不至于让姬松念念不忘,他不止一次确认,自己现在的位置就是后世自己老家的位置,而那梁山上形似双乳的山峰就是明证。
唯一不同的是,此时那里却是树木密布的深山老林,还不时有传言说,有狼和大虫出没。而自己此时的家乡也和今后大相径庭,原本的平原和耕田此时还是一片茂密的树林。
“都不是说在唐朝时,关中已经被开发的土地都非常贫瘠了吗?这满山遍野的森林是什么鬼?”
姬松摇摇头,拿起竹桌上的《山海经》,转身走出竹林,今天是自己为父亲守孝期满的日子,想必娘亲已是在外面等急了吧!
可不敢让娘亲久等,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好,现在天气已经转凉,着凉了就不好了。
转身看了眼竹林深处的土堆,只用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道:“安歇吧!您的仇松儿不会忘记的。您放心,娘亲我会照顾好的,您可不要过早的将娘亲接走啊!到时候只剩下松儿一人,松儿会很孤单的。”
话音刚落,竹林就被不知哪里吹来的风,吹的东倒西歪,好像在回应姬松的话似的。
“哈!那松儿就当您答应了啊!您一定要好好保护松儿和娘亲呢!”
走出竹林,迎面就看到在竹林外有些焦急的母亲,姬松急忙上前搀扶,责怪道:“不是让您在家里呆着吗?怎么又在外面等着了,您要是出了什么事儿,松儿可怎么办呢?”
姬吴氏毫不在意地笑笑,只是说道:“这不是娘亲怕你饿着嘛!又不远,我做好饭也没什么事,就来看看,在家里一个人待的心慌。”
姬松无奈苦笑,这一幕在父亲去世的这几年里,不知道上演了多少遍。
但是母亲的固执,既让他无奈,但又感到心安,知道自己再说什么母亲也不会听,就不再言语。
沿着乡间土路,母子二人准备回家吃晚食。
就在他们快要到家的时候,从路旁的草丛中传来一阵呜咽声。
姬松急忙将母亲护在身后,眼睛直直的盯着草丛,这里可不是后世动物绝迹的关中平原,这时的关中各种野生动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。
凝神听了一会儿,姬松好像知道是什么东西了,于是安抚好有些紧张的母亲,就向草丛跑去。
“松儿小心.........”
还没等母亲说完,就看到儿子怀里抱着一只棕黑相间的小狗。
这是一只自己不曾见过的一种狗,刚开始还以为是狼,但是仔细观察,又发现和狼是有区别的,只是一只腿好似有些不便。
“松儿,这是狼的幼崽,快放下,当心母狼找来。”
虽然不是很确定,但出于对狼的畏惧和对儿子的关心,还是希望儿子将那不知是狼是狗的东西放下。
“娘,别担心,这是狼狗,看着像狼,但它根本就不是狼,也不是狼和狗生的,听爹说这种狗在北方很常见的,你看它的尾巴!”
姬吴氏这才发现这只小狗的尾巴和狼是不一样的,没有狼的那么僵硬,这才放心下来。
“娘,你看它多乖啊!还舔我脸,哈哈哈哈!”
姬吴氏看着从来没有这么开心的儿子,心里也很高兴,看向在儿子怀里撒娇的小狗,想到自家儿子从小就懂事,但又没有什么玩伴,心中一动说道:“看它的样子,十分喜欢你哎,你要是喜欢的话,就抱回家养着吧!”
“真的吗?谢谢娘!”说着就跳起来亲了母亲一口。
“呸呸!”母亲一脸嫌弃地用丝巾擦掉脸上的口水,但是那眼中的笑意怎么也掩藏不住,是啊!哪个母亲不希望孩子和自己亲呢!
很快他们回到了家里,这是一间很常见的农家小院,不同的是,比别人家要大上不少,外面是用成人大腿粗,一人半高的树桩栽成的围墙,密集而又紧致,这是父亲当年亲自操弄的。
推开柴门,里面是一个不是很大的院子,这是父亲平时锻炼身体和练武的地方。
最里面是三间砖瓦房,后面还有一个不小的后院,整体呈长方格局,正前方的是客厅和吃饭的地方,两边是厢房,西边有三个屋子,最里面的是父母的房间,中间的是姬松的,外面那间小的是厨房和柴房。
东边的房间有两间,其中一间母亲说是给自己今后结婚用的,另一间是给自己的孩子准备的。
院子中间是一个不大的菜园,平时种一些常见的蔬菜。
母子二人来到客厅大堂,桌子上已经摆放好了母亲做的饭菜,很简单的饭菜,一碗鸡蛋羹,几个蒸饼,还有两个煮熟的鸡蛋。
就是这样简单的饭菜,现在的大唐百姓也没几户人家能够吃的上。
姬松狼吞虎咽地将自己的饭菜吃完,拿起半个蒸饼,就抱着小狗跑向后院。
“你慢点跑,别摔着了。”母亲没好气地对已经跑出大堂的姬松喊道。
“知道了,娘你慢慢吃,不用管我!”
放下小狗,将蒸饼用水泡开,拿到小狗身前,看着正吃得欢的小狼狗,姬松也放下心来,只要还能吃,那就没有什么大问题。
等它吃完,姬松这才开始打量起这只被自己意外捡到的狼狗,看起来,这是一只出生不足一月的小狗,他上辈子就养过狼狗,知道它的习性。
将它平放在地上,检查起来它的后腿,一会儿之后,姬松舒了口气:“还好,不是骨折,应该是不小心从高处摔了下来。”
但是为了安全起见,还是用两根短木棍将它的后腿固定住,等收拾完了,姬松这才放心下来。
“嗨!小家伙,给你起个什么名字呢?二蛋?不行,不行,太没内涵了,说出去,我多没面子啊!
富贵?既贵且富,多好的寓意,还是不行,太没水平了。
啊!对了,就叫大黄怎么样?你不说话,就当你同意了啊,以后不许反悔,就算反悔也没用,谁让你不会说话呢!嗯!就这么说定了。”
姬松完全不理不习惯被绑住后腿好奇地追着转圈的大黄,就这样将这只狼狗的名字给定了。
其实大黄这个名字,是他上辈子养的那只狼狗名字,记得小时候大黄走丢时自己还哭了好久。
给大黄用一些干柴做了一个简陋的小窝,看着天马上就要黑了,姬松这才回到自己的房间点燃油灯,拿起一卷书籍开始读了起来。
第三章读书明理
孟子曰:“吾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是气也,寓于寻常之中,而塞乎天地之间......................
昏暗的房间里传来姬松的读书声,抑扬顿挫之间,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和谐气氛。
姬母在厨房收拾完后,就准备回房休息,路过姬松的房间时,听到儿子的朗朗读书声,满是欣慰地笑了笑。
他爹虽然走了,留下他们孤儿寡母,但是儿子孝顺,并且还异常聪慧。想到刚开始教导儿子读书认字时,那过目不忘,一教就会的样子,她就想着,这辈子就算是再辛苦,也是值得了。
不敢打扰儿子读书,蹑手蹑脚地回到自己房间,关门时还不忘再听一会儿儿子的读书声。
“啊呜!”
姬松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再看看旁边由两个半锥形的竹制漏斗,里面的沙子早已不在流出时,他就知道,自己至少读了两个时辰的书。
这是姬松为了计量时间所做的简陋沙漏,一次翻转就是一个时辰,他记得中间出恭时翻转过一次。
其实在这几年里,姬松最难熬的就是晚上前半夜的这段时间,前世做久了夜猫子,导致现在也改变不了这个毛病。刚开始姬母还不停的催促,但是时间久了,并且第二天并没有萎靡不振,也就不再管他了。
古代没有什么娱乐,天一黑,为了省灯油,大家都会上床睡觉。但是姬松不行啊!他什么时候这么早睡过,放以前,这才是夜生活的开始。
没办法,就只能读书了,这也是自己唯一能够点灯而不被责骂的事情。前世读书的时候都是不求甚解,再加上生活节奏快,哪有什么时间静下来读书!
现在能静下来读书,这才知道以前那是什么读书,那最多就是翻阅而已,只有真正静下来,自己才读懂了古人精神世界,体悟古人的喜怒哀乐,家国情怀!自从将母亲能够教授的东西掏空之后,姬松读书就比较自由了,只要每日完成功课,就不会再被逼着读书。
看着手中的一卷《孟子》和旁边的《山海经》,姬松露出沉思之状。据母亲所说《孟子》是父亲家传的,但是祖父走的早,父亲还没有完成蒙学,就撒手人寰。
《山海经》听母亲说是以前父亲救了一个道士,那道士想报恩,但又身无长物,翻遍全身就只有这本由不知名兽皮制成的书籍,就将他送给了父亲。
至于那卷写在锦帛书的书籍,在前年时,就被母亲交给了姬松。姬松看来看去,上面除了一篇道家的导引术外,剩下的都是些久远的记载,有些姬松都看的云山雾绕,不得已只能继续封存下去。
不过,有了这卷书籍,姬松就可以将一些自己没办法解释的东西,全部推给那卷锦帛,那上面,足足有着近十万的蝇头小字。
姬父虽然看不懂,但他却知道这卷书的珍贵,所以就小心收藏下来。
最后有了娘亲和自己,就由母亲代为传授。但是母也表示理解不了,让他自己探索。至于母亲是怎么识字的,并且还嫁给了父亲这个目不识丁的武夫,这......就是个谜了。
吹了灯,挤着鞋来到床上躺下,也许是读书累了,不一会儿姬松就打起了轻微的鼾声。
“咯!咯!咯!”
当第一遍鸡鸣声响起的时候,姬松猛然间睁开了眼见,看着微亮的窗外,姬松开始起床洗漱。
“松儿,快去洗把脸,马上就要开饭了。”
姬松停下挥动的拳头,用袖子擦了下额头的臭汗,说了声;“得嘞!”就跑去水井边,打上来一桶井水,开始洗漱起来,之后又去房间换了身衣服,来到已经摆好饭菜的大堂。
父亲虽然不在了,但是自己却将父亲教授的功夫没有落下,听父亲说自己的天分并不好,再加上没有那昂贵的药材来筑基,成就不会太高。
姬松虽然有些失落,但并不气馁,所谓勤能补拙,虽不能成为父亲那样能对付十几二十个大汉,不过只要自己勤加练习,等长大成人,对付五六个人还是不成问题的。
不过在修炼了那篇道家导引术之后,姬松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资质在不断的提升,虽然幅度不大,但胜在持续不断,有了这样的效果,姬松就将导引术列为每日的必修课,好在,这导引术只能在每日日出前后按照上面的呼吸法修炼半个时辰,其余时间修炼并没有什么效果。
姬父只教了姬松三年时间,该教的都教了,不能教的也都告诉姬松了,这些,姬松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。
练武不但能够打熬身体,少生病,并且每次练习时,父亲就好像在一旁看着一般,让自己丝毫不敢懈怠。
吃完饭,姬松突然想起大黄还没喂呢,就将自己没有吃完蒸饼拿来,用水泡开,来到后院。
“汪呜!汪呜!”
刚进来就听见大黄的呜咽声,好似在控诉自己这个主人有多么的不靠谱。
“安啦,安啦!赶紧吃吧!”
姬松有些好笑地抚摸着大黄的脑袋,低头检查了下大黄的后腿,没有发现什么问题,并且大黄的精神明显比昨天好了一些,这才放下心来。
来到前院,却看到母亲和什么人在说话,走进了才知道是父亲以前军队的兄弟。
“嫂子!昨日是武哥的祭日,本想着去山里打些野物,没想到运气不好,到天黑了都没什么收获,本想着回来的,却发现了这只獐子,那会晚了,就没敢打扰你。这不,俺早上收拾了一下,就将它送过来,也好给孩子补补。”
说着就将他那小山似的身躯移开,露出一只已经开膛破肚的獐子。獐子的肉本来就不多,所以看起来并不大。
“大山,这怎么能行,你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呢!这东西我不能收!”
母亲想都没想,就拒绝道。
这年月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,丈夫当年在战场上救过大山的命,自从丈夫走后,这大山就每年在丈夫祭日的时候都会过来祭拜一番,自己昨天还纳闷呢!没想到这缺根筋的昨晚一晚上没回来,就是为了这事儿。
“嫂子,武哥救过俺的命,这只獐子算什么,就是要我这条烂命都没问题。可惜当年我和武哥走散了,要不然.............唉!”
“可是............”
“娘!既然是大山叔对爹的一番心意,您就不要推辞了,不然大山叔心里肯定也不好受,您就不要为难大山叔了。”
姬松看着这样僵持着也不是个事,就开口说道。
“看,还是俺侄儿懂叔,不愧是读书人,就是身子单薄了些,以后不好找婆娘。好了,我先回去了,嫂子你要有什么事,就招呼俺一声,俺绝对给你办的妥妥的。”
姬大山听到姬松的话,眼睛一亮,说道。说完就转身离去,好似真的有什么急事一样。
“大山叔...........”
姬松正准备叫住他,没想到他跑的更快了。母子二人对视一眼,看着眼前的獐子有点发愁,最后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只獐子抬进屋里。
“松儿,你去玩吧!等会娘将这只獐子收拾好,你给你爹以前的属下都送一点过去,这眼看就要进入冬天了,今年收成不好,这可怎么过啊!”
然后不再理会姬松,自己就收拾獐子去了,姬松本想进去帮忙,但是平时很好说话的姬母这这件事情上却十分固执,说什么君子远庖厨。
姬松很想告诉母亲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,但是看着母亲警惕的眼神,很识趣的闭上了嘴巴!
回房看了会儿书,最后实在看不下去,就拿起自己制作的简陋鱼竿,准备出去吊会儿鱼。
“娘,我出去钓鱼去了”
“知道了,你早点回来,别太晚了!”
“知道了。”
姬松答应了一声,就出了门,朝着不远处的小溪走去。
(点击下方免费阅读)
关注小编,每天有推荐,量大不愁书荒,品质也有保障,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,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,让我们共享好书!
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